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网站 > 交易中心 > 通知公告

内部综合信息专辑第一百九十九期

时间:2017-10-27 10:49:06  来源:  作者:

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

◆ 坚定信念追求推进伟大事业 ——党的十九大四川省代表团代表畅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

◆南江县破解发展难题:牢记“双重使命”落实“双重任务”

 

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

新举措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

习近平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大气磅礴、内涵丰富,3万多字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报告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受到广泛关注,引发强烈反响。

 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

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成就,谋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方位决定方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报告提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和“14条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者相互统一,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框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报告令人振奋地指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报告特别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新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的奋斗目标跨度“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可分为三个目标、两个阶段、两步走,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

按照报告提法,“三个目标”分别是: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和“两步走”是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奋斗十五年来安排。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目标”,是根据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将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15年。

发展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令人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更注重整体性、总布局,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特征所决定的,已不简单满足于经济量化指标。

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着统领和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翻阅报告,在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14条坚持”中,“一头一尾”的第一条和第十四条分别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报告最后部分又重点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等新措施已写入报告,勾画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举措: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报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上百条的新举措,对推动新发展、实现新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在改善民生举措中增加了“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为幼儿提供保育和关爱,给身体残疾虚弱、低收入等群体给予扶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三农”工作……报告全方位、多层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必将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值得指出的,报告在未来前进道路上,强调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根据新时代要求又提出诸多新举措,确保了一张蓝图干到底。

 

坚定信念追求推进伟大事业

——党的十九大四川省代表团代表畅谈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

 

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在谈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长达16秒之久的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

掌声为激动人心的目标而鸣,为壮阔前行的征程而鸣;掌声饱含对人民的款款深情,饱含面向未来的决心和信心。

十九大报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

十九大报告激动人心的庄严宣告,在每一位四川省代表团代表心中回响,引发强烈共鸣。代表们表示,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入实现新目标的伟大奋斗。

这是继往开来、审时度势的科学规划和重大部署

“太震撼了!”“太了不起了!”“短短五年,成就巨大!”……10月19日,出席党的十九大的四川省代表团全体代表在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五年来极不平凡的历史性变革让代表们感叹不已。

过往的成就令人赞叹,未来的蓝图让人期待。

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

新目标是时代的召唤。

把握历史新方位,顺应时代新特点。代表们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实践的深化。”内江市委书记马波代表说,美好画卷徐徐展开,我们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这预示着我们迎来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省国资委主任徐进代表表示,新的历史方位需要我们面向更长远的未来锁定奋斗目标。

新目标是人民的期待。

我们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对着报告上激动人心的话语,夹江县青州乡建国村党支部书记董春容代表从目标中看出了浓浓的民生情怀,“这是在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打算”。

“‘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意味着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完成。”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代表认为,“‘大河涨水小河满’,国家强大起来,人民的日子就能更好过,目前村里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3万元,上个新台阶完全没问题。”

新目标是科学的谋划。

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科学清晰。

“这是审时度势的科学谋划。”省科技厅厅长刘东代表认为,分两步走、分两个阶段部署,“精细的布局更有利于有力推进落实,也能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共识、重点突破”。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代表们认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令人憧憬的奋斗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战略安排,既结合当下、更谋划长远,既科学精细,又务实可行。

这是内涵丰富、美丽美好的宏伟蓝图和精彩画卷

新目标,新内涵;新目标,新期待。

与十八大报告相比,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论是增加“美丽”一词,还是“强”的一字之变,其彰显的是新目标的内涵之丰富,是回望过去成绩的底气和面向未来的决心。

“美丽”一词的增加有何深意?

“这个词加得好,就是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攀枝花钢城集团四川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中心转向架班电焊工何丽代表,从家乡的绿色变化中得出认识。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代表提出,“美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鲜活力,“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他认为,“美丽”不仅丰富了奋斗目标的内涵,更让新目标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接更加精准。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定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强”字,是对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肯定,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向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强国”之“强”,所指何处?

“必须科技要强,创新要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发展的瓶颈期,必须要依靠创新驱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翟婉明代表认为,过去五年,科研创新受到的关注支持前所未有。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

何丽代表看到了“强国”对人的要求。“从‘大国工匠’到‘强国工匠’,对工人的技能、知识储备等提出更高要求。”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系主任曾南代表则提出,个人科学素养、文化修养等也都要提升,“国民素质要与强国匹配”。

文化之强、体育之强、产业之强……四川代表畅谈未来。

目标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值得所有中国人共同期待。

 

这是催人奋进、凝聚共识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直抵人心的号令,亿万中华儿女蓄势待发。

纵览十九大报告,路径和目标清晰——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经济建设领域,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将其作为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建设领域,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纵览十九大报告,14条基本方略已经锁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14个“坚持”中,既有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念和做法,也有党的十八大以来提炼的“新鲜经验”,共同指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不断攻克新的问题和难关,需要战略规划、顶层设计,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报告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内容让翟婉明代表瞄准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努力出创新成果、出创新思想,奋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王建国代表表示,结合十九大精神,将进一步通过招生倾斜、急需紧缺的特色专业设置,以及就业引导等举措,大力为西部、四川和基层培养、输送人才。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来自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代表,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心情迫切:“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凉山将在今年再战再胜的基础上,2018年发起总攻势,2019年打好收官之战,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为宏伟目标出力要做好本职工作。”汶川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松柏代表说:“让老百姓看好病就是我的奋斗目标。”夹江县青州乡建国村党支部书记董春容代表也立足工作实际:“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新目标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乐章必将响彻寰宇。

 

南江县破解发展难题:牢记“双重使命”落实“双重任务” 

 

过去五年,南江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富丽安康新南江的宏伟目标,坚定履行加快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双重使命”,坚定落实稳定增长与改善民生的“双重任务”,从容驾驭复杂局面,奋力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抓项目促攻坚

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过去五年,南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头号工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努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坚持目标驱动,精准脱贫与全面小康同步同向。坚定不移抓项目、强基础、惠民生,始终做到目标不动摇、精神不懈怠。五年来,全县累计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713个,完成投资778亿元,不断夯实基础条件。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6亿元,是“十一五”的5.6倍。巴广铁路、巴广高速、巴陕高速(南江段)建成通车;国道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136公里,光雾山隧道建成通车;省道由149公里增加到205公里,木(门)涪(阳)路开工建设;西绕城一期、南(江)坪(河)路工业大道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南(江)台(上)路、杨坝至十八月潭、铁炉坝至大坝、阴灵山至元顶子旅游主干公路;完成下关路、双江路、野正路改造,新增公路桥梁24座3000余延米,乡镇联网路、城镇过境路全部黑(硬)化;硬化通村公路208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全县硬化公路总里程达4230公里。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新建金台、戴家河、魏家沟3座小型水库,新建山平塘724口、渠堰540千米、微水池4000余口、农村供水工程622处,解决28.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52座中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建成高桥、团结、关坝、东榆等防洪堤15公里,综合治理河道15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24.9万亩。建成1座220千伏、2座110千伏、6座35千伏输变电站,移交原小水电供区6个,改造电力线路5000公里。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宽带乡村、网络电视开启了城乡信息时代。

坚持抓统筹促融合

城乡面貌深刻改变

  过去五年,南江率先实施全省“多规合一”试点示范,完成县域城镇、新村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编制。围绕山水园林城市定位,推动“六大片区”改造、“五大组团”建设,板凳垭棚户区、南出口改造基本完成,北出口改造加快推进,黄金大道高标准建成,米仓山大道完成升级改造,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城市规模扩大两倍;县城景观滨河路由4公里增至18公里,城市跨河大桥由5座增至14座,城市公园由3个增至7个,公共厕所由20座增至40座,城市绿地由240万平方米增至403万平方米,休闲广场由7.4万平方米增至15万平方米;县城新建翻板闸3个;建成明月汽修汽配城、川陕再生资源市场。城市功能、品质同步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环保模范城和省级生态县,兑现了“修通门前路、点亮窗前灯、栽绿房前树、解决如厕难、整治污水沟”的承诺。乡镇活力持续激发,长赤、正直跻身国家级重点镇、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光雾山、桥亭等特色镇加快建设,城镇常住人口达2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8.2个百分点,达31.5%。累计完成9个片区、381个村连片开发,全面建成普照寺、元顶子、长滩—玉湖、白鹤—东坝等幸福美丽新村,完成野正线、下关线、元台线、巴乐线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城乡一体格局初步形成。

坚持抓改革促开放

  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过去五年,南江坚持绿色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四产融合”,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打响绿色生态品牌、凸显全域产业规模,提升南江绿色产业群、产品群竞争力。行政管理、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精减行政审批事项92项,精简率超过30%,新增市场主体1.47万户。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121个,年均实现收益306万元,促进规模流转土地7.3万亩、林地23.5万亩;颁发不动产权证书、证明4000余件。财税金融改革稳健迈进,全面完成“营改增”试点;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2.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整合重组优质国有资产79亿元,组建城投、交投、春晖、水投等9家平台公司。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农村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大力引资引智,与上海虹口区、西安未央区、成都都江堰市结成友好县(区);中国海螺、重庆宏帆、天津亿联、江西宏盛、陕旅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南江。

坚持抓规模促升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过去五年,南江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守住好山、好水、好空气,优化绿色空间、厚植生态优势、彰显绿色品质。强化主体功能管控,守住3.92万公顷耕地、3.59万公顷基本农田,城市和乡镇开发空间控制在96平方千米以内,全县总体开发强度控制在3.37%以内。坚持生态旅游突破发展,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组建光雾山旅游公司,旅游开发市场化营运体系更加完善;光雾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光雾山旅游发展整合提升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建成十八月潭自驾游营地、铁炉坝游客中心、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智能停车场、门禁及智慧旅游系统;新增宾馆、酒店、农家乐400余家,日接待能力突破3万人;成功创建米仓山、玉湖—长滩、云顶茶乡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3个乡村旅游示范带,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1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83个,金银花“南银1号”被评选为新品种在全省推广,南江荣获全省产粮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林业产业示范县、产油大县、农产品安全监管示范县。新型工业加快发展,东榆工业园区入驻企业20家,巴中海螺水泥项目投产达产,坪河年产10万吨高碳石墨采选项目开工建设,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2户,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4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519亿元。现代服务业惠及城乡,电商产业园建成投营,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规上服务企业增至23家,限上商贸企业增至75家。

坚持抓共建促和谐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五年,南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坚持精准脱贫和连片开发双轮驱动,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30.4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0%以上。完成棚户区改造22281户,建成城乡保障性住房2633套,实施公租房建设4453户,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水库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土地增减挂钩惠及3.9万城乡居民。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投入使用、住院大楼完成主体工程,3家县级公立医院成功创建二甲;新建仁济医院等6家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等级创建全面达标。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七一中学、公山中学、思源实验学校、长赤小学等建成投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小河职中成功创建全国千所中职教育示范学校;高考升学率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2.18万名学生圆了大学梦,82名学生升入全国排名前十重点大学,11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建成体育馆、影剧院、规划展览馆和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国家二级档案馆,文艺创作连续三届荣获文化部“群星奖”。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9家、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企业2家、科技示范基地5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98%,2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五保”、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困难救助44.6万人次。强化依法治理,顺利通过全省“六五”普法和“省级法治示范县”验收;成功创建一批国、省级安全社区,有效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成功创建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食品药品安全切实保障。加强环境保护,关闭小煤窑11家,取缔、关闭砂石企业56家;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8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县城垃圾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理;实施退耕还林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3%,空气优良天数达95%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主编邮箱
 
主办:中共南江县委 南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南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南江县政务信息管理办公室
邮箱:njxfb@163.com 蜀ICP备05006902 川公网安备51190002050001号